怎样理解有墨无笔,有笔无墨
中国画是讲究笔墨的艺术。所谓有墨无笔,大体是指画面呈现的效果多为墨色,而看不到或很少看到笔痕;相反,所谓有笔无墨,大体是指画面只能见到笔痕而见不到墨色晕染的效果。张大千泼墨山水多见墨色晕染而少见用笔痕迹,但不能谓之“有墨无笔”;吴道子和古代很多经典画作皆用毛笔线条绘制而成,较少甚至不用墨色晕染,也不能说是“有笔无墨”。实际上,这里应理解用笔用墨之道,是否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当画面要求有墨时没有做到或做得过头了,这就是无墨;当画面要求有笔时,没有做得或做得过头了,那就是无笔。因此,中国画的笔墨之道在于恰到好处。展子虔所画最早山水画《游春图》用笔简单勾勒,用笔并无太多变化,无有点染勾皴,这是较早的有笔无墨之例。当然,这里的用笔也不是后来提的书法用笔。宋时米氏父子创立的山水画中的云烟气象,多为点墨渲染,少有用笔勾勒,画法自成一派,也是较早的有墨无笔之例。清人王学诰在《山南论画》中说:“作画第一论笔墨”说明了画山水画第一重要的是笔墨,虽然历史上先有笔后有墨。黄公望论述笔墨的关系认为:“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涂其笔,水笔不用描法,谓之有笔”,笔为骨,墨为肉,相互依托,不可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