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志(石东)
余国城
郑向农专栏
王超然
韩世明
伍文胜
陈庄
马连祺
王凯
沈小皴
石鸿
张弓 金利
李宗玮专栏
任重
王士彬
宋静亮
初中海专栏
张凡峻
方宪军
田百顺
丁再献
高清磊
吕学海博士
刘文海
李平
缪伟国
袁大川
王祝之·王南
荣润
李荣生
伊和君
杨涛
孙兆成
顾奇峰
殷允功
邹贻让
李秉檀
冯占奎专栏
刘星
王孔华
朱德福
朱全增专栏
娄本忠
董二源
刘传训
张继涛
吴玉田专栏
樊明朝
妙莲
武勇
赵大郡
唐志珍
龙则霏
高远龙
了尘
徐曙光
梁军
伯鸿
秦元增
苏继彬
徐立业
王思懿
唐迎春
李念东
王义平
雁廷
程国治
高亢
关耀久
刘祜
魏茂露
杨波
曹玉梅
张亚
宋霞
王志刚
吕洪生
张勇
石巍
白军正
张成泽
陈国祥
周末
牛庆谋
高岱专栏
李珂钧专栏
刘兆鸿
张学刚
刘光达
李炳武
赵清国
白晓
王传友
孔宪华
刘亚东
周强
党晓冬
徐玉华专栏
程乐静
刘扬
栾艳华
徐磊
孙文松专栏
刘化雨专栏
于洋
刘志红
徐世立
崔士英
刘玉璞专栏
曾昭明专栏
夏广怡
寿一峰专栏
王平
宋庆国
晋葆良专栏
房军
赵德勋
王建明
朱春湖
陶古专栏
郭执铨专栏
张乐毅专栏
李稼夫专栏
黄彬
高月塘
薛伟东专栏
刘岩
孙敬会专栏
李光新
张兴华
张伟宁
吴越
王胜华专栏
郭英培专栏
杜仲增
徐康专栏
张克华专栏
赵圣燕
张仲亭专栏
王立志专栏
胡伟东
魏杰
李伟
李丽
张旭
刘春宏专栏
张跃进专栏
陈乃斌
王玉殿
陈惠东
曹立华
王旭东专栏
朱学达专栏
杨枫专栏
程风子专栏
董广鲲专栏
孙墨龙专栏
尹延新专栏
李崇庆
陈凤玉专栏
张洪源
李广平
韩学中
南海岩
卢禹舜
赵佑铭(执白)
郑培靖专栏
荀士
倪惠明
杨晓阳专栏
何加林专栏
张望专栏
李翔专栏
袁武专栏
徐永生专栏
宋丰光专栏
曾先国专栏
赵卫专栏
何家英专栏
马海方
王小晖
岳海波专栏
梁文博专栏
史国良专栏
孔维克专栏
梁占岩专栏
路永仁专栏
白云乡专栏
老圃专栏
周逢俊专栏
张志民专栏
王伟专栏
田黎明专栏
范扬专栏
满维起专栏
苗再新专栏
王阔海专栏
冯远专栏
王明明专栏
唐用力专栏
陈全胜专栏
孙庆春
徐鲁白专栏
王雪峰
赵建成专栏
王镛专栏
刘二刚专栏
潘公凯专栏
张复兴专栏
龙瑞专栏
何水法专栏
霍春阳专栏
孙其峰专栏
刘大为专栏
蔡超专栏
卓鹤君专栏
吴泽浩专栏
项维仁专栏
石倩专栏
范奉存
杨力舟专栏
张宏宾专栏
郭志光专栏
贾又福专栏
程大利专栏
王有政专栏
萧维永专栏
杜滋龄专栏
吴山明专栏
刘国辉专栏
郭怡宗专栏
石齐专栏
丁宁原专栏
范曾专栏
蓝立克专栏
贾平西专栏
于志学专栏
曾宓专栏
刘文西专栏
喻继高专栏
方增先专栏
杨之光专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画资讯

从毛笔人物画着手

发布时间:2016/4/25 8:31:04    点击率:2414次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常用于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设计一个作者所虚拟的世界与规则)两种。漫画以人物为主,学漫画必须先研究人物的画法。学习人物画法最先遇到的问题是:用钢笔还是毛笔。
现代漫画因社会经济和印刷技术发展而成长,因而被认为是源于欧洲的现代事物之一。这一现代事物的东渐,远在军舰大炮之后。在中国要到三十年代初才在通商要埠盛行。当时中国的漫画会极多仿西作品,特别是乔治.格罗斯风靡一时之际,许多人都沾染了格风,用钢笔线条画人物。那时,在西风还没有刮得太大前,开始作漫画的前辈如丁悚等的毛笔人物画技术,被视为“过时”。但是那股西风虽然强劲,刮的时间并不太长。三十年代下半期中,我们看到许多中国漫画家,都用毛笔作画了。其中最突出的两位是叶浅予和华君武。在此之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丰子恺。
一、线——形的界限
毛笔为中国传统的书画工具。中国向有书画同源论,线条一物,实为中国特有的表现手段。中国漫画家不少,但熟练运用毛笔作画的又有几人?“子恺漫画”除早期少数钢笔写生画(如《春昼》、《卖花女》)外,均以毛笔绘成。
“子恺漫画”多系单线白描,即所谓“无凹凸”的重“线”的艺术。丰子恺认为,线并非物象说明的手段,应是画家感情的象征、画家感情波动的记录。他甚至认为,线是“可以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的工具。丰子恺对中国绘画中的“线”,曾有深到的见解:线的雄辩——线是中国画术上所特有的利器。
“子恺漫画”无疑最忠实、最生动地实践了丰子恺关于“线”的理论。试看《指冷玉笙寒》《翠拂行人首》《燕归人未归》等画幅,丰子恺凭借手中的一管笔,既勾勒着事物的具象,又“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中国老百姓常用的毛笔,一经丰子恺运用,虽然有时看起来是漫不经心的挥洒,但却出现活脱脱的艺术奇迹,其所表现的内容及艺术形式,相依相容,构成统一的、神奇的“梦幻的世界”的美。
二、漫画人物画法中线条的两种形式
中国绘画中人物画有工笔和写意两大类,以叶浅予和华君武最为突出。不仅由于他们有角度极大的转变,也由于他们应用的毛笔线条,代表中国人物画法中两种不同的形式。叶浅予的线描,因为他的深厚的速写工夫,工中能简,可列为工笔线描的创新。华君武则以简略线条和墨的效果作画,是写意的技术。
学毛笔人物画法,应该从工笔入手。从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看,工笔人物在写意人物之前出现。但这不是要从工笔入手习画的原因。我们要先把握工笔,因为工笔讲究写实,线条要十分精确。线条在人物画中作刻画轮廓之用时,保持均匀,粗细不变,运笔速度不变。这是后来的工笔而不重彩的白描人物的技术要求。铁线白描,是人物画技术中高难度的境界。
如果我们要掌握毛笔运用技术,必须先研究执笔方法。作小幅画时,用拿铅笔的方法执毛笔,非常方便,而且可以拖出粗细均匀的线条。运用此法,小幅作品中尚能以趣味取胜,但是,这样的线条,极易流于呆板,做大幅画时就欠沉重。吴道子从运笔速度和线条粗细变化上研究线的运用,以快速、有抑扬顿挫和粗细变化的线条作大幅人物画。一方面扩大、发展了线条的长处,另一方面也为写意人物奠定了技术基础。我们看梁楷的作品,容易注意水墨在写意人物中的作用,但更要注意的却是线条的运用。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除了明确表示对象轮廓外,还用作省略的手段。换句话说,在线条脱落了单纯的表现轮廓的作用后,它作为省略手段的作用格外突出,因而为写意人物画打下了基础。这种写意人物的技术,在罗两峰的《寒山拾得图》中较易领悟。这幅作品相当大,虽然经过翻刻转拓,但线条运用的变化,仍然能看得很清楚。我们看看罗两峰在什么地方粗线,什么地方使线条变细,什么地方转折,对线条的用法,可以有粗略的认识。
拉杂写来,主要提醒大家学漫画要从毛笔人物画着手,学毛笔人物画要先练工笔中人物的线条,要练线条又该先研究执笔和用笔方法。虽然漫画的思想内容,比技术更为重要,,技术表现的终极目标,在于表现或者表示自己的思想。所以,好的技术能更好的表达思想,这一点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毕克官、黄远林.中国漫画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画家|书画|名家|润格|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