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志(石东)
余国城
郑向农专栏
王超然
韩世明
伍文胜
陈庄
马连祺
王凯
沈小皴
石鸿
张弓 金利
李宗玮专栏
任重
王士彬
宋静亮
初中海专栏
张凡峻
方宪军
田百顺
丁再献
高清磊
吕学海博士
刘文海
李平
缪伟国
袁大川
王祝之·王南
荣润
李荣生
伊和君
杨涛
孙兆成
顾奇峰
殷允功
邹贻让
李秉檀
冯占奎专栏
刘星
王孔华
朱德福
朱全增专栏
娄本忠
董二源
刘传训
张继涛
吴玉田专栏
樊明朝
妙莲
武勇
赵大郡
唐志珍
龙则霏
高远龙
了尘
徐曙光
梁军
伯鸿
秦元增
苏继彬
徐立业
王思懿
唐迎春
李念东
王义平
雁廷
程国治
高亢
关耀久
刘祜
魏茂露
杨波
曹玉梅
张亚
宋霞
王志刚
吕洪生
张勇
石巍
白军正
张成泽
陈国祥
周末
牛庆谋
高岱专栏
李珂钧专栏
刘兆鸿
张学刚
刘光达
李炳武
赵清国
白晓
王传友
孔宪华
刘亚东
周强
党晓冬
徐玉华专栏
程乐静
刘扬
栾艳华
徐磊
孙文松专栏
刘化雨专栏
于洋
刘志红
徐世立
崔士英
刘玉璞专栏
曾昭明专栏
夏广怡
寿一峰专栏
王平
宋庆国
晋葆良专栏
房军
赵德勋
王建明
朱春湖
陶古专栏
郭执铨专栏
张乐毅专栏
李稼夫专栏
黄彬
高月塘
薛伟东专栏
刘岩
孙敬会专栏
李光新
张兴华
张伟宁
吴越
王胜华专栏
郭英培专栏
杜仲增
徐康专栏
张克华专栏
赵圣燕
张仲亭专栏
王立志专栏
胡伟东
魏杰
李伟
李丽
张旭
刘春宏专栏
张跃进专栏
陈乃斌
王玉殿
陈惠东
曹立华
王旭东专栏
朱学达专栏
杨枫专栏
程风子专栏
董广鲲专栏
孙墨龙专栏
尹延新专栏
李崇庆
陈凤玉专栏
张洪源
李广平
韩学中
南海岩
卢禹舜
赵佑铭(执白)
郑培靖专栏
荀士
倪惠明
杨晓阳专栏
何加林专栏
张望专栏
李翔专栏
袁武专栏
徐永生专栏
宋丰光专栏
曾先国专栏
赵卫专栏
何家英专栏
马海方
王小晖
岳海波专栏
梁文博专栏
史国良专栏
孔维克专栏
梁占岩专栏
路永仁专栏
白云乡专栏
老圃专栏
周逢俊专栏
张志民专栏
王伟专栏
田黎明专栏
范扬专栏
满维起专栏
苗再新专栏
王阔海专栏
冯远专栏
王明明专栏
唐用力专栏
陈全胜专栏
孙庆春
徐鲁白专栏
王雪峰
赵建成专栏
王镛专栏
刘二刚专栏
潘公凯专栏
张复兴专栏
龙瑞专栏
何水法专栏
霍春阳专栏
孙其峰专栏
刘大为专栏
蔡超专栏
卓鹤君专栏
吴泽浩专栏
项维仁专栏
石倩专栏
范奉存
杨力舟专栏
张宏宾专栏
郭志光专栏
贾又福专栏
程大利专栏
王有政专栏
萧维永专栏
杜滋龄专栏
吴山明专栏
刘国辉专栏
郭怡宗专栏
石齐专栏
丁宁原专栏
范曾专栏
蓝立克专栏
贾平西专栏
于志学专栏
曾宓专栏
刘文西专栏
喻继高专栏
方增先专栏
杨之光专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术快报

中国艺术市场春天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6/4/25 7:39:16    点击率:1315次

中国艺术市场春天还有多远

 

苏海强

  欧洲艺术博览会近日公布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报告,称2015年全球艺术市场的销售额自2011年以来首次下跌7%,中国艺术品市场大幅下跌,总销售减少23%,不到2011年巅峰时期成交额的一半,中国艺术市场总销售额去年创7年新低,由全球冠军宝座跌至第三位。

  326日,第四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落幕。主办方表示,本届展会共吸引逾7万访客入场,人数创下新高。

  爆棚人气能否置换成等量的成交额?能否刺激中国艺术市场的回温?换句话说,中国艺术市场能否借这种人气迎来春天。

  欲说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春天还有多远,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民国时代的收藏。

  战火中的民国,收藏风气盛行,造就了大批名声大噪的收藏家,他们收藏的逸闻趣事流传至今,他们因爱而藏,为藏而专,不仅保存下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源,还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

  在这些收藏家中,既有专注于文史研究的专家,也有醉心于收藏的官员,还有金石书画闻名于世的艺术家。而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珩、王己千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收藏富、品类精、影响大,被誉为“20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

  民国时期的收藏家,不仅收藏数量庞大,在遇到古代艺术精品时,更是不惜代价。收藏家张伯驹不惜重金,其藏品多是国宝级别,且是中国现存较为古老的绘画和书法。张伯驹从30岁涉入收藏界,出手就是顶尖级藏品。他曾以当时6000大洋购得北宋范仲淹《道服赞》、6000大洋购得杜牧《张好好诗》。张伯驹还因抵押家中房产,以7000大洋购得展子虔《游春图》一事,得别号游春主人

  民国收藏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和鉴藏知识,明艺理、通辨识,对中国艺术史了如指掌,具有极高的鉴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在诸多民国收藏家中,很多都具有传统文人的素养,擅长填词、唱戏、书画,且对收藏的艺术品类颇有研究。他们不仅留下一个时代的收藏符号,更留下了高品位、高格调、高境界的收藏文化形象。

  与此相比,当今艺术品收藏市场似乎就只剩下这些让人们津津乐道:2011年,中国艺术品成交额跃居世界之冠;齐白石《松柏高立图》4.255亿元成交、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成交等一个个天价案例;电视台鉴宝栏目火爆,炒作艺术品可以一夜暴富,由此引发全民收藏

  当然,还有似乎在监管视野之外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诚信缺失,有操守和良知的艺术家无人问津,而花钱买有各类证书的专家却生意兴隆;有些企业拿着艺术品估值鉴定到银行抵押,骗取高额的贷款;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缺乏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在巨大利润驱使下,造假和仿冒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拍卖市场假拍拍假、赝品等现象屡见不鲜……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靠一个展会的人气迎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春天的想法,在笔者看来未免天真。艺术品价格曾经火爆背后的买家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雅贿人群,二是土豪,三是投机客,四是真正藏家。前两者不论艺术品好坏,只看艺术家名头和艺术品是否价高。前两者可谓推高艺术品成交额的功臣。投机客则在那几年房市调控、股市低迷、投资通道不畅的情况下,抱着一夜暴富心理,迷惑着加入了艺术品投资大军。此类人群虽据媒体估计以千万计,但对于中国艺术品成交额跃居全球之冠这个大局来说,多数只能算是群众基础。那些真正藏家则只能做点捡漏工作。

  随着不断爆出的假鉴黑幕,让投资客们看到了艺术品收藏的凶险,只得身后有凶频缩手,眼前无路猛回头。真正藏家则在大市不景气、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只能更加谨慎地捡漏。尽管有土豪这只独翅鼓弩为力,拍卖出了潘天寿《鹰石山花图》2.7945亿元、李可染《万山红遍》1.84亿元、李可染《井冈山》1.265亿元、齐白石《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1.15亿元等多个高潮,过亿元成交的拍品数量也明显超过2014年,但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这只巨鸟却终于没能飞起来。

  巨鸟之所以飞不起来,归根结底在于文化情怀的缺失。笔者认为,当艺术家不再需要靠请老板做局而胜出时,画廊、博览会不再需要靠炒作、忽悠而行销时,艺术买家不再需要像某些土豪说的只买贵的,贵的才真而出手时,鉴定者不再给钱就看真时,造假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时,拍卖行不再假拍拍假时,艺术评论家不再给钱就写、一写就捧时,人皆唾弃那些靠杂耍起家的江湖艺术家时……关键是,当全民收藏为了投资收益的同时更为了一份文化情怀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春天也就来了。

 

画家|书画|名家|润格|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