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术快报
长宜子孙,长宜华夏!——王旭东教授的齐鲁山水艺术发布时间:2022-11-13 9:23:18 点击率:1351次
山东、古谓之齐鲁,是华夏民族历史文明最悠久的膏壤之地:这里有波澜壮阔的黄河、雄伟的泰山,这里是主导华夏数千载的孔孟思想的发祥地, 甚至在先秦时代就是礼仪之邦, 这里更有无以量计的历史胜迹和千古名人…… 王旭东教授为让齐鲁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坛都拥有重要之地,他以长达半个世纪的坚守和执着,不倦书写着齐鲁的江山胜迹、人文灵韵,终于用翰墨宣纸铺垫和开拓出崭新的齐鲁画风。其画作深得国家级大师们好评、中外出版界首肯、收藏界推崇、画界同行赞许、民众拥载公认,成为当代当之无愧的齐鲁画派的第一人。
在巴金先生的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中,文章围绕“长宜子孙”四个字展开回忆、联想和议论,深刻严肃的批判了“长宜子孙”的错误思想。读者在能欣赏到优美的散文名篇之时, 还能体会到寄予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在品读王旭东教授的艺术作品时,让我感慨良深,所叹英雄所见略同。王旭东教授和巴金先生无疑都深知“自我”的危害: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到多彩的生活中去,抛开狭隘的自我观念,才能使事物健康的成长。
十八大之后, 文化强国的思想得到全社会的共识, 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知是一回事,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艺术家,固然昂首高歌,表态坚决;转身之后,却又劳神于媒体宣传和润格炒作之中,俯首于赞助商和饭局之间,沉醉不知归路。而王旭东先生则能舍弃镜头前的光鲜亮丽,抛弃金光闪闪的润格炒作,独自一人,沉醉于艺术,耕耘于教育,欣欣然至白首。于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于私放弃自我宣传,致力弘扬乡梓。用《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来形容先生的高尚与伟大,实不为过。
齐鲁是先生的原乡,他把“一山一水一圣人”视作自己艺术创作永恒的领地和富饶之源。要展现齐鲁山河、史迹、名人,其画作必须具有独特鲜明的地缘历史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画作技法、构思布局、艺术格调必须承前启后并自辟蹊径、独树一帜。让人们一眼便能清晰感受到这就是所熟悉的齐鲁山水、人文、胜迹,而又高发升华,呈现的是浩瀚高雅、沉雄遒劲、神形璀灿,寓意深邃,能带给观者视角冲击,心灵感应。为达到这一境界,王旭东教授穷毕生精力,把所学、所思全部调动、整合,倾注于展现齐鲁风格和技艺的漫长苦旅之中。
先生志在齐鲁、心依齐鲁、献身齐鲁。为感受与体验齐鲁大地的真情、真景与真谛,他一生无休止地登临泰山、徒步黄河、拜竭孔府,踏勘和查阅齐鲁史迹史料,深入发掘文化遗产;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跨入画坛那一刻起, 旭东教授便坚定不移立下誓言,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齐鲁,报效齐鲁大地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为此他毅然辞去职位不低的“官位”,工作生活条件优裕的省级机关,这种胆识与魄力,是那些在名利场中追名逐利者难有的担当、襟怀、学识和睿智。王旭东教授对所教学生有两则名言, 同样是伴他艺术苦旅中的动力和座右铭:“继和变是路、勤和钻是径、苦和寂是悟、诚和谦是德”,“绘画真正的继承很难,而真正拥有自已的创新和风格则是难上加难”。
王旭东教授致一生精力于一个目标,锲而不舍、惮精谒虑、心无旁骛、无怨无悔,用一生践行自己的理念———让齐鲁绘画发扬光大、璀灿传承,他要让世界知道———“一山一水一圣人”。 现在先生虽然登上了齐鲁画坛的艺术高地,人生也踏上耄耋之船,然而他为促进和提升齐鲁绘画整体水平的责任心一点没有改变、一直没有改变……
一轮红日升东海,满目青山夕照明!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王旭东艺术研究:18905310507白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