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山水画资讯
王旭东:“一山一水一圣人”黄河系列绘画作品创作感悟发布时间:2022-11-13 9:03:02 点击率:612次
王旭东:黄河系列绘画作品创作感悟
为了让祖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深度、形象、直观了解享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在中华民族的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我穷半个多世纪的技艺和努力,乐此不疲把此当作终身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目标方向和神圣职责。
我出生在山东龙口,受泰山精神激励、黄河乳汁哺育、儒家思想熏陶,打小喜欢丹青的我便暗下决心,一定通过拼博努力用绘画成就奉献报效祖囯,让国人知道、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发祥地,在我心中扎下永不动摇的深根。自我步入画坛,把独具齐鲁人文地缘特色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推介给世界,便开始在我心中萌动、准备和尝试。我热爱泰山、亲近黄河、虔敬孔子,无以数计的凭吊、稽考、曕仰、写生,我把一生最精彩、最具价值的年华,毫无保留、心甘情願、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这块我深爱、眷恋着的土地。
本世纪初,我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研究室主任紧张的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后,我认真审视、冷静反思自己前半生所走过的路、创作的作品。值得庆幸和聊以自慰的是自步入画坛始终坚守艺术品格、身正为范,而且认准了方向、选对了题材,一直沒走弯路,为专心致志教学和创作节省了不少时间,给国家和人民留下了一批拥有思想性、艺术性、范本性,具有时代乃至历史、社会价值的作品。但是认真对照、分析回望我在“一山一水一圣人”绘画作品中,尽管有《齐鲁揽胜》、《江峡帆影》、《黄河公路大桥》等作品表现黄河,但深感对黄河题材的表达深度不夠、宽度欠缺、份量不足、作品较少、重心不突出,为弥补这一短板,我决心从东营黄河入海口溯江而上、领略大河穿山破峡风光、考察三江源、全方位了解母亲河。这一决定作出后,首先遭到夫人极力反对,她说您胃有病、腰有伤、膝盖受过损、睡眠不好还患有高血压,不宜长途颠簸跋涉,更适应不了高海拔地区恶劣的天气及环境。见我意志坚决,她电话召回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作访问学者的儿子、女儿,还动员我的至亲和朋友劝阻,有朋友说您要去的地方新华书店有书、有图片、有影视,何必亲历亲为。我说一个真正的画家不亲临大自然,他那来灵感真情、深邃意境、思想高度,靠书本、图片、影视作画,那是对艺术的亵渎、糊弄,对良心和观众的欺骗造假,趁现在年纪尚可、身体还能支撑,此刻不了此夙願我将遗憾终生、死不暝目。见我这样大的决心和毅力,家人拗不过我,最后决定由夫人杜年琴陪伴照顾我远行,我们带着制氧机、氧气袋、周林频谱仪、便携式按摩噐、拐仗等器材和药品上路。从黄河入海口东营到青海三江源要穿越九个省区、单边行程5400 多公里,我们用了近两年时间,分四次边考察、边写生、边搜集素材、边休整。走完黄河全程、看完黄河全景,这是我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来一趟不容易,为求真实、寻找灵感、体悟真谛,我们尽可能用脚去丈量,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此行的艰辛和难度。
凄风寒雨、酷暑蚊叮、起早贪黑、又苦又累,但我无怨无悔,只是苦了夫人,他不仅要管我健康、饮食,住下来她既要给我整理资料、按摩腿脚,还要用频谱仪给我治疗陈旧腰伤,在三江源她天天还要制氧充滿氧气袋,以备不测之需。尽管艰辛劳累,但收获丰硕,身心愉悦,见识了书本、图片、影视上不曾有过震憾心灵的惟我独享、终生难忘的景观、图像和意境。黄河入海口东营湿地浩翰无垠,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质、红柳延绵百里恍若地毯、芦苇随风荡漾芦花似雪、上百种雀鸟自由翱翔觅食、瑰丽的景致让人溜涟;河南新建横跨郑州的黄河公路铁路大桥,一座座毗邻、一座更比一座雄伟壮观、功能完善,是承启东西、銜接南北,中国公铁运输的重要枢扭和战略要冲;七百里秦晋大峡谷更是让人震憾,黄河奔腾咆哮声若雷霆穿峡破谷,从群山中强行突破,直下千尺,把汹涌澎湃的滔滔黄浪拍向断山绝壁,在“壶口”急骤收缩成仅50 米宽的一束,落入60 米深谷的“十里龙槽”之中,这憾天动地的恢宏气势着实令人惊心动魄。环境恶劣,天象一日三变的三江源,系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五千米左右,以冰川雪山、高原草甸、沼泽丛林为主、湖泊星罗密布,牦牛藏羚、黑颈鹤、大灰雁自由栖息翱翔,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最,是中华民族和南亚各囯赖以生存储备供水的“圣塔”。
这里生态极其脆弱,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气候变暖,削弱了它的功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潜在的危机,为此国家于2000 年8 月,划定36.6 万平方公里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极力呵护,为子孙保存好这块广袤赖以生存的源流。万里行归来,收获满满、信心滿满,浑身涌动着绘画表达的冲动和欲望。为了减少应酬、避免干扰,有一个相对安静,完全属于自已支配的时空来消化厘清累积的资源,精心构思框架、蕴酿策划纳入内容、选择绘画技法、比较创作图式。于是我和夫人选择了对身体健康有益,温度环境都相对适宜的海南海口,开始了我黄河系列的创作,让我的思绪重新回到黄河万里行的每一个值得特别珍惜记忆的景致中。
古人曰,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方能知行合一、成竹于胸,这就是积累和感悟。由于底气充沛、印象深刻、心中有数,站在画案前展开沿途现场实地的写生稿,头脑中一帧帧生动画面呼之欲出。为完美展现渗透着华夏五千年历史、哺育中华灿烂文明,昭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坚不摧、前扑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倾平生所学,怀着敬畏虔诚之心,纵横捭阖、大笔挥洒、皴擦点染、随形取势、工写齐上,既录写真实又提炼高华。除秋日景色《黄河入海口-鸟的天堂》作品外,所有黄河作品我均采用中国水墨黑白灰来彰显,冰川雄强厚重顶天立地,江源雪山湖泊静谧富饶,江流汹湧澎拜壁立千仞,城乡彩虹飞架天堑通途......黄河上中下游皆有作品展示。
为使黄河系列作品达到精雕细琢、神韵突显,我住在海南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天天就琢磨这件事,真可谓废纸千张。先后创作了《黄河入海口-鸟的天堂》、《万里黄河第一桥》、《千崖万壑走黄龙》、《黄河与冰川》、《黄河之源-鄂陵湖》、《黄河源》等作品,为“不留劣品在人间”,每幅作品都是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完成的,终于把“一山一水一圣人”曾经黄河作品数量较少的短板弥补上来,那种满足、那种惬意非常人能夠体会感觉。
2005 年,我带着这些朴拙大气、充滿原生态灵韵、让人荡气回肠的作品到京津,去向亦师亦友的书画界大家王琦、秦岭云、王学仲等讨教求点拨。王琦教授说:现在能像旭东先生您这样脚踏实地、不逐铜臭、兢兢业业做学问的忠厚人不多了,看了你带来的有新意、有内涵、有品味的黄河作品,可见你用情之专、下功夫之深。蜚声诗书画界的秦岭云说:前些时见了你绘的泰山、孔子系列就让老夫爱不释手,几年不见您一下创作出这么多黄河作品,真乃张张是精品、幅幅是佳作。
一生从事艺术品鉴和著述的书画大师、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终生所长、山东人王学仲教授,看了我呈上的绘画作品看得特别认真仔细。他说您能动心思、下力气,把世界遗产、地缘特色用绘画优势来彰显表达,导向正、站位高,在画坛带了个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好头。事后老爷子不顾年亊已高,拨冗专门为我写了一篇《丹靑绘齐鲁、天下惟他秀-解读王旭东其人其画》的文章,这篇美术评论在《大众日报》刊发的当天,中央组织部共产党员网就即刻选用转发。
王旭东艺术研究:18905310507白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