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画资讯
简述吴冠中的创造性思路发布时间:2020-3-15 16:46:45 点击率:1935次
初看吴冠中早期的水墨画,误以为是水彩画,而他本来就画过很长时间的水彩风景。某一天,吴冠中可能突然领悟到:水彩与水墨只一线之隔,一字之隔,为何不能跨越过去呢?况且,从版画、油画、水彩转入到水墨的画家大有人在。于是,吴冠中便大量地画了起来。他的抱负、激情和理想,决定了他把要使中国画现代化的命题,当成一个目标,给自己提出来,作为创作他的新水墨画的原动力和出发点。
水彩画的色彩色调、清新感、透明感及渲染气氛的效果,乃至齐头方笔的运用(后来发展到大板刷)都被吴冠中拿来创作他的水墨画,为何不可以用呢?先有香港的吕寿琨用板刷画现代禅画,后有大陆的黄永玉以板刷画大荷叶,都曾出现不同于传统的笔痕墨韵。要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革新当然也是一途。其实,吴冠中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生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和追求,不管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不动摇。而他在绘画上的最大长处在于,他能够灵活地运用感觉、错觉、幻觉和现场顿悟般的比兴联想、通感迸发、直觉想象的修养和能力,来观察自然形象和场景,并从中挖掘提炼出他所需要的形式美的整体意象,或抽象美的结构韵律。比如,他反复大量创作的江南民居系列作品,都以直接观察到的印象为依据(其时,抓住最直观的印象,才是最重要的),抽出黑白的色块形态,组成块状结构。正好与板刷的方笔形态相合,一笔一个屋顶,两笔一扇门窗,黑白交错,块面构成,节奏明快,清新爽朗;笔与形、虚和实恰到好处,正相匹配,最好不过地体现了他的形式美、抽象美观念。其中不少作品足以成为他的代表作。相比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多数人就抓不住大体的感觉或直观的印象,啰啰唆唆,加进好多无意的杂七杂八的细节,丢了西瓜,拣了芝麻,作品必然变得小鼻子小眼。
水彩画的色彩色调、清新感、透明感及渲染气氛的效果,乃至齐头方笔的运用(后来发展到大板刷)都被吴冠中拿来创作他的水墨画,为何不可以用呢?先有香港的吕寿琨用板刷画现代禅画,后有大陆的黄永玉以板刷画大荷叶,都曾出现不同于传统的笔痕墨韵。要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革新当然也是一途。其实,吴冠中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生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和追求,不管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不动摇。而他在绘画上的最大长处在于,他能够灵活地运用感觉、错觉、幻觉和现场顿悟般的比兴联想、通感迸发、直觉想象的修养和能力,来观察自然形象和场景,并从中挖掘提炼出他所需要的形式美的整体意象,或抽象美的结构韵律。比如,他反复大量创作的江南民居系列作品,都以直接观察到的印象为依据(其时,抓住最直观的印象,才是最重要的),抽出黑白的色块形态,组成块状结构。正好与板刷的方笔形态相合,一笔一个屋顶,两笔一扇门窗,黑白交错,块面构成,节奏明快,清新爽朗;笔与形、虚和实恰到好处,正相匹配,最好不过地体现了他的形式美、抽象美观念。其中不少作品足以成为他的代表作。相比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多数人就抓不住大体的感觉或直观的印象,啰啰唆唆,加进好多无意的杂七杂八的细节,丢了西瓜,拣了芝麻,作品必然变得小鼻子小眼。
我是专拣吴冠中好的作品说的。他当然也有很多很差的画,谁又能保证自己没有次品呢?说实话,我们应当主要看别人最好的作品,这样才能学到点儿东西,尤其不能用西瓜的标准去要求黄瓜吧。
除了板刷类作品,吴冠中还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大幅的以线条为主调的作品,不论具象抽象,皆以自制的漏斗滴洒出所要显现的粗重线条。这种在宣纸上滴洒出的墨线,究竟不同于波洛克以油漆油彩等黏稠材料滴甩的点线有厚度和物质感。虽显出湿软甚或浮肿的感觉,这在重视笔法的人眼中被贬为“死蛇挂树”,但吴冠中在画面中竭力制造出了所要表达的画面气氛,注重了整体效果,能把人的视觉注意力吸引到具体的意境之中,作为绘画来欣赏,也应该是成功的例子。
吴冠中以石涛的“一画”论来说明自己遵循内心感受所选择的画法,即“一画”就是决定一幅画的“一法”,不同感受就是要以不同手法处理,千万种感受就可以有千万种手法表现。这种理解应该是比较接近石涛本意的。吴冠中觉得:在生宣纸上作画,就都是笔墨,区别只在于风格不同而已。我的风格与古今风格都不同,当然是一种新创造的笔墨。如果社会不承认我的新创笔墨,硬要用传统的笔墨标准来衡量,那我就认为这个“笔墨等于零”。“笔墨等于零”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吧。吴冠中始终强调用不择手段的语言表现,也是当今不少水墨画作者的看法。自然,各种新的探索的水墨语言可以表现传统笔墨未曾表现过的情境,具有多样的表现空间和发展可能,吴冠中正是在“不知有汉”的思想指导下,大胆探索、尝试、创作了大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水墨作品。其中,虽然有不少粗糙简陋之作,但也有相当数量较为精彩的作品,成为他创作道路上的代表作品。我虽然很不满意吴冠中的笔墨表现力,但是,我宁愿去看吴冠中注满感情、独具形式美感、清新明快的新水墨,也不愿意看铺天盖地的那些毫无新意新法、麻木重复、整天炒作、频繁展览、到处发表、不停地借批评家的口笔吹捧的、平庸媚俗、泛滥成灾的流行国画。
平心而论,不论哪种新的尝试、探索、创作,都比延续现成的样式、笔墨套路要难得多。我们现在最活跃的国画家们,又有几人能像我们的前辈那样,用一生的时间和心血来建起一座山峰或一座丰碑?相比之下,我们一天到晚又都在忙些什么呢?
黄宾虹以漫长一生的修炼,功德圆满,在中国画的笔墨世界里,完成了伟大的“第二自然”的创造。使人面对其艺术就如同面对天地造化时产生的感受,惊叹人的创造力的神奇伟大,感叹文化力量的博大精深。
石鲁的性格、命运,铮铮铁骨,慷慨悲壮。其笔下霸悍狂野的气息,伟岸险峻的意象,刻露激烈的笔法,宁折不弯、刚正雄奇的魂魄不仅见证了时代人生的悲剧,尤其使我们感受到石鲁艺术直刺人心的震撼力,和其至尊不屈的独立精神的光芒。吴冠中以留学西欧的背景和坚持一生的中西合璧观念,不辞劳苦地走遍祖国的南北西东,像一只辛勤采花酿蜜的蜜蜂,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提取形式美和抽象美的蜜,为中国水墨贡献出清新明快的新意境和独具形式美和抽象美感的新图式。
这三位,都是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很多人完全看不到路,更不知如何走的情形下,开拓出了各自超凡的艺术创造道路。时间走到21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有足够深刻的思考,足够宽广的胸怀,足够强的消化融会能力,和足够坚定的信念与坚持不懈的尝试创造精神,那么,中国画就该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多种可能的新创造。让我们大家等着瞧吧。
阎秉会|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书画学会当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