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志(石东)
余国城
郑向农专栏
王超然
韩世明
伍文胜
陈庄
马连祺
王凯
沈小皴
石鸿
张弓 金利
李宗玮专栏
任重
王士彬
宋静亮
初中海专栏
张凡峻
方宪军
田百顺
丁再献
高清磊
吕学海博士
刘文海
李平
缪伟国
袁大川
王祝之·王南
荣润
李荣生
伊和君
杨涛
孙兆成
顾奇峰
殷允功
邹贻让
李秉檀
冯占奎专栏
刘星
王孔华
朱德福
朱全增专栏
娄本忠
董二源
刘传训
张继涛
吴玉田专栏
樊明朝
妙莲
武勇
赵大郡
唐志珍
龙则霏
高远龙
了尘
徐曙光
梁军
伯鸿
秦元增
苏继彬
徐立业
王思懿
唐迎春
李念东
王义平
雁廷
程国治
高亢
关耀久
刘祜
魏茂露
杨波
曹玉梅
张亚
宋霞
王志刚
吕洪生
张勇
石巍
白军正
张成泽
陈国祥
周末
牛庆谋
高岱专栏
李珂钧专栏
刘兆鸿
张学刚
刘光达
李炳武
赵清国
白晓
王传友
孔宪华
刘亚东
周强
党晓冬
徐玉华专栏
程乐静
刘扬
栾艳华
徐磊
孙文松专栏
刘化雨专栏
于洋
刘志红
徐世立
崔士英
刘玉璞专栏
曾昭明专栏
夏广怡
寿一峰专栏
王平
宋庆国
晋葆良专栏
房军
赵德勋
王建明
朱春湖
陶古专栏
郭执铨专栏
张乐毅专栏
李稼夫专栏
黄彬
高月塘
薛伟东专栏
刘岩
孙敬会专栏
李光新
张兴华
张伟宁
吴越
王胜华专栏
郭英培专栏
杜仲增
徐康专栏
张克华专栏
赵圣燕
张仲亭专栏
王立志专栏
胡伟东
魏杰
李伟
李丽
张旭
刘春宏专栏
张跃进专栏
陈乃斌
王玉殿
陈惠东
曹立华
王旭东专栏
朱学达专栏
杨枫专栏
程风子专栏
董广鲲专栏
孙墨龙专栏
尹延新专栏
李崇庆
陈凤玉专栏
张洪源
李广平
韩学中
南海岩
卢禹舜
赵佑铭(执白)
郑培靖专栏
荀士
倪惠明
杨晓阳专栏
何加林专栏
张望专栏
李翔专栏
袁武专栏
徐永生专栏
宋丰光专栏
曾先国专栏
赵卫专栏
何家英专栏
马海方
王小晖
岳海波专栏
梁文博专栏
史国良专栏
孔维克专栏
梁占岩专栏
路永仁专栏
白云乡专栏
老圃专栏
周逢俊专栏
张志民专栏
王伟专栏
田黎明专栏
范扬专栏
满维起专栏
苗再新专栏
王阔海专栏
冯远专栏
王明明专栏
唐用力专栏
陈全胜专栏
孙庆春
徐鲁白专栏
王雪峰
赵建成专栏
王镛专栏
刘二刚专栏
潘公凯专栏
张复兴专栏
龙瑞专栏
何水法专栏
霍春阳专栏
孙其峰专栏
刘大为专栏
蔡超专栏
卓鹤君专栏
吴泽浩专栏
项维仁专栏
石倩专栏
范奉存
杨力舟专栏
张宏宾专栏
郭志光专栏
贾又福专栏
程大利专栏
王有政专栏
萧维永专栏
杜滋龄专栏
吴山明专栏
刘国辉专栏
郭怡宗专栏
石齐专栏
丁宁原专栏
范曾专栏
蓝立克专栏
贾平西专栏
于志学专栏
曾宓专栏
刘文西专栏
喻继高专栏
方增先专栏
杨之光专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墨淳意幽韵出尘——孔宪华的花鸟画

发布时间:2017-1-20 11:46:29    点击率:1247次

——孔宪华的花鸟画

刘丽芳:《中国画观察》资深评论人

                                                                             

     初次见到孔宪华的花鸟画,顿觉如花落纸上的真切生动。画中恣意舒展的花朵,分明是花在风中的摇曳、起舞。虽已褪去颜色,但洗尽铅华的素姿更显清新幽淡,意味悠长。这时,他的画笔仿佛采到了自然生命的灵气,将花鸟的艺术之美活脱脱地展现在笔墨之间,遂成墨迹与花魂的交响。那里激荡着画家的诗之豪情、墨之灵感,随性而发,不落尘俗。当走进这个奇逸清幽的花鸟世界,便立刻感受到画家笔墨的纵横淋漓,朴茂清丽,真可谓疏放中含静穆,浑厚内见洒脱。

     作为孔子第七十二代裔孙,孔宪华的文化学养是深厚的,不仅受到正宗儒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深得前代大师的笔墨滋养。他的作品洋溢着明代大家徐渭的潇洒之风,八大山人的脱俗之气,苍劲中现姿媚,淋漓处聚精神,奔放之间透着古朴淡雅的清隽超逸。除此之外,画家还吸收了吴昌硕、陈大章等近现代名家的笔意精髓,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笔墨蕴积于传统根基之上,又游离在现代和西方之间,用线墨交织的水墨语言,倾诉着对当代写意花鸟的认识和理解。他常在花香鸟语的清晨,静观生命的细微情态,在荷风清徐的塘边,独赏荷的万种风情。当他将这些审美体验付诸笔端时,感觉离自然是那么近,近得可以令笔下的花鸟呼之欲出。这股鲜活的力量始终贯穿在他的笔墨中,既而形成恣意流淌的酣畅气韵。

      孔宪华的作品以素墨居多,墨淳而富于变化,豪放而不失温雅,充分体现了画家游刃有余的运墨能力。在创作中,画家通过浓淡干湿、厚薄虚实的不同变化,达到“运墨而五色具”的审美效果,即以单一的墨色道尽了世间五色的本质。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言:“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而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正因画家领悟了墨的真正内涵,才得以自如游弋在皴擦点染之间,生成鲜活灵动的花鸟墨象。尤其是他笔下的墨荷,更是极尽墨的意蕴之美,氤氲着超越尘俗的清润气息。画中的一枝枝墨荷,在墨的幻化中亭亭玉立,荷叶青莲相契相拥随风婆娑。有的尽情舒展,有的小荷才露,有的略显残败,千姿百态中透出荷的素心雅韵。荷的生命在这一刻被异化了,仿佛成为幽居天外的仙子,清澈了凡间的世俗杂念,静滤了心灵的浮华喧嚣,一切变得沉静如水,空灵中显现的是一个圆满而又静逸的世界。这样的画境不仅是禅意浮动的审美表现,而且也是画家内心的精神关照。在画家的心中,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至真至善的典范。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是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之德,也是历代文人追求的人格精神。所以,他乐于以荷明志喻心,寄托心中超然物外的脱俗情怀。仅就这一点来看,画家的作品满蕴着文人画的精神特质,在强调墨韵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抒情性。

     在孔宪华的作品中,除了墨的应用之外,还有一个极具表现力的重要元素——线条,画家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是从书法中得来的。自古以来,我国画界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而这一理论在长期的笔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孔宪华亦不例外。他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更多融入了书法的审美趣味。特别是在花朵、叶脉、花茎等部分的刻画上,画家充分运用线的不同形态,极尽书法之神妙,尽显刚柔并济,粗细相间,婉转起伏的墨线轨迹。画中的花朵在细致的勾勒下显出婀娜的姿态。柔韧的花茎则表现为一根长长的墨线,自然地挺立于画面之间,托起硕大的叶子。而叶脉的描绘多用短的粗笔,即可达到形神俱现的审美效果。多变的线条中跳动着节奏和韵律,如走笔龙蛇生动而有气势。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所说:“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只不过这种美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审美元素共同构建的美感,从整体上体现出画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精神意蕴。

      孔宪华笔下的花鸟意象,在意的发挥上极尽洒脱之妙,并随着不断的提升化为诗意的想象。许多幽淡清新的画面在飘逸着无尽的余韵以外,往往充满诗化的意蕴,从而实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辉映交融。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一丛墨竹,点染了“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的文人雅意;几枝残荷,氤氲着“凭阑自爱秋容淡,闲数残荷几朵花”的怡情雅趣。这些诗意葱茏的审美意象,在提供了悦目的审美视觉之时,也带来了心性的滋养,令画家在自然生命的诗美意象中,保留几分忘我的沉醉。画面溢出的浓郁诗情,其本源来自哪里呢?确切地说是源于画家的审美情感,只有胸中情思万千,才会笔下蕴结无限诗意。所以,他的画是流动的诗,是从画家心底涌出的澎湃诗行,内容形式上呈现出诗化的美感。

     在多年的探索之后,孔宪华已将线、墨、彩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融洽,无论是浓墨淡彩的点染,还是精描简写的勾勒,皆在清幽淡雅的画面间流淌着快意淋漓的笔情墨趣,最终导致他的花鸟画走向姿趣盎然、墨韵出尘的新境界。他所塑造的花鸟形象,在满溢写意情韵的同时,跨越了传统和现代的时空经纬,在彼此的交汇中演绎了生命的律动。

(发表在:《华人-艺品》杂志2013年12月特刊)

画家|书画|名家|润格|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