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翰墨千秋 贵法天真 —谈大写意虎的创新与发展发布时间:2016-12-2 6:58:31 点击率:2358次
翰墨千秋 贵法天真 —谈大写意虎的创新与发展 刘化雨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虎文化的传承于发展,虎文化是属于民俗文化一个种类,在绘画的创作之中,画虎被列为花鸟一类范畴,民俗文化上讲虎有辟邪镇宅的功用,主要目的是讨吉祥的意思,《山海经》记载虎是吃鬼的神兽,从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文物包括民间传流下来的物件中与虎有关的东西很多,玉器、金器、银器、壁画、木雕中都有虎的形象,一些民族到现在还奉虎为神,敬虎为始祖如白族、土家族。如今乡下还有给小孩子穿的虎头鞋、虎头帽,总之,虎在人们心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影响,人们敬虎、爱虎的原因,不仅仅是虎的美丽,还有更深厚的意义,那就是虎文化是中国古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让人敬畏的美,而这种美是有相当文化底蕴。 我画虎是因为它的美丽,那是一种自然的、潇洒的美,没有什么能替代的美,我的画笔在几十年的磨练中,渐渐地变得执着而且锲而不舍,原因我无法忘记虎的美丽,我不知道放下画笔时,我还会做什么,只觉得只有画老虎时,我的人生里就变得充实,富有激情,富有灵感,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投入,创作中我有一种与老虎对话的感觉,当我画出老虎的每一根毛和胡须时,那种投入,我仿佛能听到它的呼吸。 “虎”丰富了我的生活,它不仅给予我许多的激情与感动,而且给予我许多的思考空间,画画时的充实,让我更加平静,这就是虎文化带给我的实惠与富有。 深邃、自然、空灵的虎文化,强烈的吸引了我,我爱虎,总是在一种忘我的追求中,刻画着虎画艺术的“写意”之境,这里包括着工写兼备的内容和技法层面,也包含着意境的升华,同时追求经典是我的渴望,“求得天然,归于自在”亦是我每天的功课,学无止境的创作感觉,使我的画虎更讲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就工笔画的创作论,如何能达到“神韵与气韵”同在的笔墨效果,不仅仅靠笔墨积累,还要靠文化学养的积累,石涛曾说搜集千山打腹稿,李可染曾说画画首先要读境两本书,一本是大自然,一本是传统文化。我画虎的感觉也是如此,对大自然的山川流水、白云雾霭要读出不同时间、不同地段的变化,对虎的了解更要观察,北方虎与南方虎有什么不同,不光是毛色变化,还有眼神,姿态及个头大小的差异,另外雄虎和雌虎在吼时的情绪变化,然后我会多接近些小老虎,有机会喂它时,就随机将小虎的各种表情、声音记录下来,关于虎,我有太多的感情,它太美丽了,一种让人震撼的美丽,无法忘记的美,怎么样把这种美丽用中国画的表现技巧画出来,那就要看画画的功力了,画到什么程度,才能形成形神兼备,这就要靠不断地磨砺自己。 中国画是水墨技巧艺术,如何达到笔墨传神,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则是法外求法,变中求变的法门。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美”的艺术,其实,美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是需要美的,这种美在大自然中,也在人们的生活里,画家的笔墨就是为“美”而设定的,如何发现美中至极的东西,这就要创新,就要变化,有变化就有了发展的空间,画虎艺术也是如此,从变化中画出美的东西,让人百看不厌,才有承传后人的可能,古人曾说“文章千古事”绘画创作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相继承传的宝贵技巧呢?南齐谢赫曾说“图绘者,莫不着劝诫,着升沉千载寂寞,披图可鉴”这足以说明传统绘画技法的宝贵,我们既学习古人的东西,又要努力研究如何发展这些技法,并将这些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这就要从水墨的研究中“变”化,这种“变”古人的技法为自己的东西时,就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准备,变中求变,法外求法在顺其自然地变,画虎创作也是这样的,必须有所拓展和创新,才能是创作。 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掌握画画艺术的法门全在于积年累月的勤学苦练,况且中国水墨艺术本身就是具备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如何应用得法需要研磨洗练的功夫,如何将水墨技巧发扬光大,就需要变化,中华画虎艺术家多用工笔画成的,用水墨技巧来画老虎,仅仅是一种探索。当然经典的工笔虎亦是形神兼备,极见功夫,但这种画法毕竟是一种线的密集运用,而墨的成份则少于笔的刻画,如何放开泼写,就成为写意虎画的一个课题,明代画家戴进的《罗汉伏虎》,唐伯虎的《色剑图》就是将虎的形象写意化的典范,戴进的写意虎粗笔淡写,唐伯虎的写意虎具象与意象都在夸张地用笔用墨,给人的感觉雄浑厚实,笔的力度大,这和当时画家了解虎的感觉不同,有密切关联,但写意虎的传神之韵,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近代画虎艺术家,则取虎的写实形式,以虎为模特写虎的神采,比如张善仔、刘奎岭、胡爽奄、慕凌飞老一辈画虎艺术家,通过对虎的观察理解,把虎的形象写实化,惟妙惟肖的工笔细描,让人看到真虎的一般。毕竟,虎画艺术是用传统水墨刻画的,写意虎以简练的水墨形式书写出老虎的神韵,又有了很多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小写意虎和工笔写的虎都是以笔墨的洗练成度完成画虎的意境与场景。 70年代画虎艺术家汤文选就开始用纯水墨写老虎,他画的水墨老虎虽然篇幅不大,但更接近写意性,而且简练、生动,其实工笔虎和写意虎的区别,前一个是要靠耐心,构好框子后,一笔一笔的刻画,越细心越好;后一种手法是要靠学养、功夫,特别是以书入画的功力,没有功夫,大写意虎是画不好的,因为起笔落笔,几乎是一气呵成才能写出虎的神态和气势,全靠水墨放开了写,不紧不松恰到好处,才能形神兼备。汤文选先生说过:“我之画虎,无意画其凶残暴戾,而是着重表现一种生物的合理性,一种老虎特有的内在威严,一种人格化了的各种情节和神态。作为我自己的精神寄托,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其实,用水墨艺术表现虎的各种形态,更有助于活用传统水墨,形成洗练的文化内涵,大写意虎的创作,也是借用传统的精典意境发挥“收得住,放得拢”的以书入画笔墨章法,以书入画的创作模式是中国画的特色语言,浓淡、厚薄、轻灵、娴熟都是大写意虎最见功力的创作根基,一幅大写意虎全凭墨的浓淡、厚薄彰显出老虎的千姿百态,全凭对水墨的理解与掌控。看似简单,却有许多功夫,在墨的变化中展示出来,而且全凭泼、写、挥洒的娴熟成度,就如传统画中的大泼墨洗练、传神,具有洒脱自如的书写功夫,才能画好大写意虎的“精、气、神”,这里最大的秘诀就是以书入画的功夫,也可以说中国的书法功夫到了什么境界,就会有什么品像的大写意虎。 梁楷,石恪的画以简约著称于世,其意境就是在“删繁就减”中形成,所以他们的画作如《六祖伐竹》《泼墨仙人》成为传世之作!就在于简练、干净,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也不行。力道,粗旷雄伟、为后人效法,简笔和泼墨,有很厚重的文化底蕴、学养、阅历,到什么程度时候,笔墨功夫就会达到什么火候,大写意虎也是如此,对水墨的理解、掌握,形成的思考,灵感都会影响创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如何掌握笔墨的洗练,全在于对传统水墨的理解程度,而且真正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怎么样的泼写出来,也是一种火候达到了什么成度的关键,画与写其实是两种概念,画虎和写虎,前者是一种积累的功夫,后者是一种洗练的功夫,两者相辅相成,合二为一,才能达到泼洒自如,化境入境的写意之境,而“写意虎”看似简单却是画虎者对虎文化理解后的综合表现,又存在一种“放得开,才能收”的“住”的书写风格。这里包括了气韵、结构、经营位置,又表现了对水墨的理解以及对书画技巧的理解,说真切些,就是书法与画法的积累功力,这种功力是有传统脉络和心得体会的,就如写诗的人追求诗意的雅格,其意境的盈造,则是出自一种心灵融汇于自然美的灵感,画画也同样追求一种“通透灵秀”的意境。书写的创作风格是有一宗放的开、收的拢的彰驰顺序,这其中包含着、学养、修为和技法的积累,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积累的深厚度,好的修为与学养会把以书入画的格局,把握得很有分寸,就如说话一样讲究分寸得法,让人听了舒服,而且有一种美感,其实我谈的大写意虎也是一种水墨技法的变化,删繁就简的格局,给人的感觉写虎之形,展虎之势,这其中有对虎文化的理解,有对水墨技巧的娴熟成度与创作感觉“繁简”有度,则是大写意虎必须把握的分寸,这正是一种对水墨理解的思考,如何写好大写意虎,不仅仅是对虎的理解成度,还有对书法和工笔虎的理解,这个问题很有综合意义,怎么的洗练笔墨,我个人理解有如下三层意思:其一、中国画以水墨为媒材,讲究笔墨运用的潇洒,飘逸之感,如评论家朱光荣所认为的“画者文之极也”画的文化含量较高,首先是画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其次观者有一定的水平,否则画者画不出来,观者也看不懂,因此,画者必先修心养德以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创作的尊严和自己,达到内蕴文学,韵意深远的境界,笔墨相生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又如当代大家范曾先生所论“中国画的线是超越了写实,以形写神,要求线条之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具写意性,倾注画家意匠,使线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与中国人审美领域的拓展并行不悖,线的美学标准,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已入高雅,美焕之境,笔墨之含意则与线条相近,而且墨得地位从属于笔,这已是融洽,笔可说是线的别称,中国的线乃是天生气质,不暇脂粉的美人,而墨分五色之说,则更表明,在中国画家看来,墨的黑色包容了绚丽的自然,这种特有的认识,使中国画一直以水墨为大厦之栋梁。其二:水墨在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时,表达出的是意义取像的创作灵感,这种意象的表达,能充分表现水墨的韵味与效果,体现中国画意境的盈造与审美取向,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讲“墨分五色”的格局为“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承矣。”画史记载中国水墨画生成于唐代,其毫飞墨喷“墨趣”、“泼墨”“破墨山水”开山水墨技法之先河,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五代画家荆浩《笔法记》将笔墨作为画之六要之一,水墨艺术,从唐代王维的“水墨晕章”到荆浩的“绘法六要”,又历经后继画家不断洗练,致使水墨艺术别具一番风格样式的文人画艺术大观,从而形成以水墨为基础的传统技法精典,运用水墨创作大写意虎的创作模式,亦是成为画坛中颇有见地的艺术奇葩,这种格局的展观,是学习古人删繁就简的笔墨效果,刻画虎的精、气、神,而运用泼写的目标亦是将“墨”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使水墨的层面更具张扬与淋漓流畅的功效,让人具形见意的理解虎的神奇之处,让人们从写意的变化中读出虎的具象升华为意象时的洗练变化,从写意的山水论及水墨技法之承载,则有“千尺为势,百尺为形,远势观景,近势观形”“观势难,观形易”,其水墨变化亦达到势为来龙,形若奔马,若水之波,似寒潭入静,墨依入水而见浓淡化厚实,于大荒之中,得天地之气,聚集于墨轻,墨淡,墨浓的变化,古人所说“水即血脉的相连,墨分五彩,气象万千水墨的玄妙之处,见形、见势、融气、融韵,化境入境自见古朴,尤见高雅,如此读出水墨技法的灵动之处,即泼写出个性的自身魅丽,彰显诗意的美丽,又能展示势如破竹的淋漓效果,如大写意虎写意变化,空灵如云,妙若雾霭的似于不似的意向,诠释出水墨写意在画虎时的妙用,表达一种艺术理论的拓展过程,亦如老子所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体会一种哲理“海纳百川”的容量,水墨写意虎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藏中拓展出的一枝独秀,别于山水,别于花鸟,又具有山水花鸟的意境与取向,其意境的盈造是将老虎的形象由具象到意象后的简练变化,更具写意的精神,注重气韵生动的效果,又加强了墨的作用,使水破墨后,出现更具意象的升华空间,妙在把水墨处理的结构过程,引入诗的灵动,书的娴熟功夫,而且这种颇具实力的功夫,又需要长久的洗练过程,这就是水墨在墨破水,水破墨之后,依仗以书入画的技巧,达到以形写神,以神写气的基础,形成适意人们赏读的画虎艺术,其中写意成份,左右着水墨变化的力度与分寸,及钩深致远的效果,全凭水墨的彰弛舒缓,提携接引,方可画的形神兼备的大写意虎。 如此,大写意虎的传承乃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的又一变化,刻写出虎形象之同时,又将水墨技法多了一项拓展空间,就是从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和写意人物的领域中走进写意虎的变化之中,而且水墨的大写意虎又将水墨的应用提升,其变化与书写的格局就是将水墨的运用技巧划出一道更见风采的虎画作品。 大写意虎是将工笔虎创作格式提至于书写的变化格式,其意境的盈造则是用水墨的变化,达到以形写神的效果,是书写功夫的娴熟与火候达到什么成度后的书写变化,不用勾添色彩及刻画虎形的画法,是用泼墨写出的虎形象,如大写意虎头,大写意上山虎,子母虎,下山虎以及群虎,山水景物的烘托刻写也如画工笔虎一般相同,只是在删繁就简中写虎之象形。 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形成璀璨恢弘,独具风神的书画艺术,传统水墨融汇各时代的风气汲取并接受诸如哲学、禅学、道学、诗词等等故化的滋养和影响,不断拓展水墨艺术空间,可以说华夏文化历千载之演进,创造了无以伦比的辉煌,中国的绘画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水墨艺术更是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达到“翰墨千秋,贵法天真”的艺术境界,大写意虎也将在不断洗练之中,成为中国画坛不可或缺的艺术经典。
甲午春三月十五日
写于济南虎缘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