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志(石东)
余国城
郑向农专栏
王超然
韩世明
伍文胜
陈庄
马连祺
王凯
沈小皴
石鸿
张弓 金利
李宗玮专栏
任重
王士彬
宋静亮
初中海专栏
张凡峻
方宪军
田百顺
丁再献
高清磊
吕学海博士
刘文海
李平
缪伟国
袁大川
王祝之·王南
荣润
李荣生
伊和君
杨涛
孙兆成
顾奇峰
殷允功
邹贻让
李秉檀
冯占奎专栏
刘星
王孔华
朱德福
朱全增专栏
娄本忠
董二源
刘传训
张继涛
吴玉田专栏
樊明朝
妙莲
武勇
赵大郡
唐志珍
龙则霏
高远龙
了尘
徐曙光
梁军
伯鸿
秦元增
苏继彬
徐立业
王思懿
唐迎春
李念东
王义平
雁廷
程国治
高亢
关耀久
刘祜
魏茂露
杨波
曹玉梅
张亚
宋霞
王志刚
吕洪生
张勇
石巍
白军正
张成泽
陈国祥
周末
牛庆谋
高岱专栏
李珂钧专栏
刘兆鸿
张学刚
刘光达
李炳武
赵清国
白晓
王传友
孔宪华
刘亚东
周强
党晓冬
徐玉华专栏
程乐静
刘扬
栾艳华
徐磊
孙文松专栏
刘化雨专栏
于洋
刘志红
徐世立
崔士英
刘玉璞专栏
曾昭明专栏
夏广怡
寿一峰专栏
王平
宋庆国
晋葆良专栏
房军
赵德勋
王建明
朱春湖
陶古专栏
郭执铨专栏
张乐毅专栏
李稼夫专栏
黄彬
高月塘
薛伟东专栏
刘岩
孙敬会专栏
李光新
张兴华
张伟宁
吴越
王胜华专栏
郭英培专栏
杜仲增
徐康专栏
张克华专栏
赵圣燕
张仲亭专栏
王立志专栏
胡伟东
魏杰
李伟
李丽
张旭
刘春宏专栏
张跃进专栏
陈乃斌
王玉殿
陈惠东
曹立华
王旭东专栏
朱学达专栏
杨枫专栏
程风子专栏
董广鲲专栏
孙墨龙专栏
尹延新专栏
李崇庆
陈凤玉专栏
张洪源
李广平
韩学中
南海岩
卢禹舜
赵佑铭(执白)
郑培靖专栏
荀士
倪惠明
杨晓阳专栏
何加林专栏
张望专栏
李翔专栏
袁武专栏
徐永生专栏
宋丰光专栏
曾先国专栏
赵卫专栏
何家英专栏
马海方
王小晖
岳海波专栏
梁文博专栏
史国良专栏
孔维克专栏
梁占岩专栏
路永仁专栏
白云乡专栏
老圃专栏
周逢俊专栏
张志民专栏
王伟专栏
田黎明专栏
范扬专栏
满维起专栏
苗再新专栏
王阔海专栏
冯远专栏
王明明专栏
唐用力专栏
陈全胜专栏
孙庆春
徐鲁白专栏
王雪峰
赵建成专栏
王镛专栏
刘二刚专栏
潘公凯专栏
张复兴专栏
龙瑞专栏
何水法专栏
霍春阳专栏
孙其峰专栏
刘大为专栏
蔡超专栏
卓鹤君专栏
吴泽浩专栏
项维仁专栏
石倩专栏
范奉存
杨力舟专栏
张宏宾专栏
郭志光专栏
贾又福专栏
程大利专栏
王有政专栏
萧维永专栏
杜滋龄专栏
吴山明专栏
刘国辉专栏
郭怡宗专栏
石齐专栏
丁宁原专栏
范曾专栏
蓝立克专栏
贾平西专栏
于志学专栏
曾宓专栏
刘文西专栏
喻继高专栏
方增先专栏
杨之光专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秩序中的绚丽--- 赵佑铭

发布时间:2016-5-29 15:40:32    点击率:1324次

秩序中的绚丽 

                  赵佑铭

 

这似乎不是温文尔雅的作品唱主角的时代,当现实世界把人们打磨的越来越理性、圆柔的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趋向于感性和苛刻,所以如果什么东西太对称、太和谐、太熟悉,人们就会觉得它乏味或缺少激情。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让从我笔端流出的汉字远离那种近乎无睹的熟悉状态,让作为书法的书写变得更加具有震撼力或者感染力,让原本平常的汉字变得绚丽多姿,熠熠生辉。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心安理得。

这样做不是使他们仅仅变得有些陌生,重要的是更加接近某种我一直在寻找的真实,一种我理解的书法的品格。这个潜在的愿望,促使我努力地想在本以象形的汉字上,添加一些来自生命的感觉,甚至我们自身的感受。

人们欣赏书法通常用“遒丽”、“苍润”、“雄秀”,当然还有“媚俗”、“恶浊”、“墨猪”、“蒸饼”,而很少直接使用“美”、“丑”、“混乱”、“圆满”等词汇,我想这是因为书法刚好和西方的抽象艺术形成了对比。抽象艺术是从包融无数生命的丰富的感性世界,抽绎出符号化的抽象存在.书法则是力争把本已具有符号特征的汉字,处理的尽可能感性,从而尽可能的把对生命感受转移到汉字上面。而这种转移得以成功实现的途径,我想是先贤们运用的高妙笔法。我们在连篇累牍的古代书法理论中发现:人们对笔法的关注,强烈而无休,对此就是很好的说明。而所有古代笔法理论都可以看成是人们对线条内部运动的探讨。可以说线条做为特定的形式语言,以它特有的形式化能力,统领着书法创作的其他材料,营造了一个有独立价值的书法艺术王国,使原本散乱无序的汉字获得了一种新的秩序,不再仅仅是外壳,而是成为有活力的、绚丽的生命表现,书法作品也由此达到了一个亦心亦物甚至可以载道的层面。

更有力的证明当然还是书法史上的所有优秀作品,任何一件杰出的作品都提供了一种完整、有序又富有个性的笔法或者说线条运动的方式,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线条如屋漏痕般的苍茫、艰涩;杨凝式《神仙起居法》明确有力的方折,线条如锥划沙般的明皙,都极富感染力。充分显示了做为汉字构成成分的线条,在书法中做为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气氛的能力。

我想书法创作的过程,是形式感和生命感之间通过沟通和“对话”进而复合在一起的过程。这使得书写汉字成为艺术,也引领人们竭尽可能向深突进,去探索隐藏在一切书法现象背后的那些诸如心态、感悟、生命等本质因素。当然我们看中书法现象背后的那些本质因素,但又不把它们从书法现象中抽象出来,不与书法艺术的各种现象对立起来。相反恰恰要去塑造那生动的辨证过程,在这过程中把本质转化为感性形象,并在感性形象中显示自己,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个命题看起来如此简单,却又明确的足以让人高山仰止、白发相守。有位前辈也曾告诉我“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慢慢的理解了他说的不仅是一种能力的磨练,而更多的是保持对自身、对生命的感悟。毕竟书法不是拚命,也不是苦行僧,而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和自己真诚交流的方式达到心灵的平和与安宁,这种心态是我存在的理由,让我不害怕痛苦,也不害怕幸福。

 

 

 

 

 

                     00一年十二月十四日于锦州

 

画家|书画|名家|润格|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