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志(石东)
余国城
郑向农专栏
王超然
韩世明
伍文胜
陈庄
马连祺
王凯
沈小皴
石鸿
张弓 金利
李宗玮专栏
任重
王士彬
宋静亮
初中海专栏
张凡峻
方宪军
田百顺
丁再献
高清磊
吕学海博士
刘文海
李平
缪伟国
袁大川
王祝之·王南
荣润
李荣生
伊和君
杨涛
孙兆成
顾奇峰
殷允功
邹贻让
李秉檀
冯占奎专栏
刘星
王孔华
朱德福
朱全增专栏
娄本忠
董二源
刘传训
张继涛
吴玉田专栏
樊明朝
妙莲
武勇
赵大郡
唐志珍
龙则霏
高远龙
了尘
徐曙光
梁军
伯鸿
秦元增
苏继彬
徐立业
王思懿
唐迎春
李念东
王义平
雁廷
程国治
高亢
关耀久
刘祜
魏茂露
杨波
曹玉梅
张亚
宋霞
王志刚
吕洪生
张勇
石巍
白军正
张成泽
陈国祥
周末
牛庆谋
高岱专栏
李珂钧专栏
刘兆鸿
张学刚
刘光达
李炳武
赵清国
白晓
王传友
孔宪华
刘亚东
周强
党晓冬
徐玉华专栏
程乐静
刘扬
栾艳华
徐磊
孙文松专栏
刘化雨专栏
于洋
刘志红
徐世立
崔士英
刘玉璞专栏
曾昭明专栏
夏广怡
寿一峰专栏
王平
宋庆国
晋葆良专栏
房军
赵德勋
王建明
朱春湖
陶古专栏
郭执铨专栏
张乐毅专栏
李稼夫专栏
黄彬
高月塘
薛伟东专栏
刘岩
孙敬会专栏
李光新
张兴华
张伟宁
吴越
王胜华专栏
郭英培专栏
杜仲增
徐康专栏
张克华专栏
赵圣燕
张仲亭专栏
王立志专栏
胡伟东
魏杰
李伟
李丽
张旭
刘春宏专栏
张跃进专栏
陈乃斌
王玉殿
陈惠东
曹立华
王旭东专栏
朱学达专栏
杨枫专栏
程风子专栏
董广鲲专栏
孙墨龙专栏
尹延新专栏
李崇庆
陈凤玉专栏
张洪源
李广平
韩学中
南海岩
卢禹舜
赵佑铭(执白)
郑培靖专栏
荀士
倪惠明
杨晓阳专栏
何加林专栏
张望专栏
李翔专栏
袁武专栏
徐永生专栏
宋丰光专栏
曾先国专栏
赵卫专栏
何家英专栏
马海方
王小晖
岳海波专栏
梁文博专栏
史国良专栏
孔维克专栏
梁占岩专栏
路永仁专栏
白云乡专栏
老圃专栏
周逢俊专栏
张志民专栏
王伟专栏
田黎明专栏
范扬专栏
满维起专栏
苗再新专栏
王阔海专栏
冯远专栏
王明明专栏
唐用力专栏
陈全胜专栏
孙庆春
徐鲁白专栏
王雪峰
赵建成专栏
王镛专栏
刘二刚专栏
潘公凯专栏
张复兴专栏
龙瑞专栏
何水法专栏
霍春阳专栏
孙其峰专栏
刘大为专栏
蔡超专栏
卓鹤君专栏
吴泽浩专栏
项维仁专栏
石倩专栏
范奉存
杨力舟专栏
张宏宾专栏
郭志光专栏
贾又福专栏
程大利专栏
王有政专栏
萧维永专栏
杜滋龄专栏
吴山明专栏
刘国辉专栏
郭怡宗专栏
石齐专栏
丁宁原专栏
范曾专栏
蓝立克专栏
贾平西专栏
于志学专栏
曾宓专栏
刘文西专栏
喻继高专栏
方增先专栏
杨之光专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花鸟画资讯

创新心得---李亚

发布时间:2016-4-25 7:48:03    点击率:1338次

创新心得

李亚

    我想每一位花鸟画家,都不会甘心在原有的基础上安于现状,不思求进的,可以说大家在进行着不同程度和各种形式的探求。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跟随着大家在创新实践,多年以来,似有所得,现坦述出来,是否另论,仅希能得到抛砖引玉之效。

    创新首先要观念更新,一个人虽有求新愿望,但与原有的表现程式若接若离,始终走不上创新之道,到后来作品依然老腔老调,不可能具有新颖的艺术形象,强烈的生命力和时代气息,所以虽有良好愿望,不等于观念已经更新。

    我在艺术追求上,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求新,不赞成一味玩弄笔墨,靠几笔传统混日子。同时也反对在求新变异中,丢掉优良传统,特别是笔墨中国画的支撑点,而拾洋人的牙慧,炫示为创新超前之作。

    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创新是离不开画家在生活感受中灵感的触发,以及熟悉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依此来寻求新颖的题材和表现题村语言的重塑。

    对某些创新,不要赶时髦一哄而起,盲目去追求和模拟,应知流行得快的东西,往往也淘汰得快,须冷静地加以分析,然后决策。对自己的创新画风,要有个奋进方向,争取目标,不受周围客观环境的影响,贵能坚持到底。

    在创新中,研习过去文人画时,不能把艺术创作单纯地作为观念和情绪的宣■,而使作品内容空洞,避免鉴铜镜而泥古,觅陈遗■且扶绳的浅见。

    同道间的创作,不可能一无是处,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大家都在探索过程中。所以不要一味挑剔其不足处,应去发现其创作中的点滴长处,以作借鉴,对某些缺陷,可引以为戒。

    在创作进行时,不要求张张成功(指写意画),实际上成功率是有限的,即使你设想很好,创作出来后不一定使自己满意,构思和效果是并不相等的。所以在下笔前,就要有作废的思想准备,这样思想负担压力减轻了,手脚也就放松了,运笔就不会构谨,笔墨也会流畅贯气,这样反而多一点成功的希望。

    不要固守传统的构图形式,按理就章去经营,有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冲破旧形式的束傅,能时见新意。如枝干的走向,可以冲出四周纸边,还可重新返回画面,杀进杀出,不给低边成为布局纵横施展的障碍,使之画处有画,气势雄伟。也可枝干一律横出,竖向或斜披,打破平时的构图的四平作稳。不过同一方向的出枝,在安排上应注意其间的疏密、粗细、深淡、虚实的变化,以破图面同一方向上的刻板不足处。可以乱中求不乱的手法,以繁密变化来取胜。也可以用粗干或细枝为主作构图,有粗者壮观,细者秀美之奇。构图上可以去头截尾,拦腰式的横断面取景。这些走极端的构图形式,易见新意,不妨多试。当然也可有意识地把布局和物象规律化,加以提炼、概括、变形等手段,成为一种装饰效果,也是一种出新。构图上的求、过去是犯忌的,等于扬州作怪,他们的作品,有悖于当时的正统画派,故呼之为怪,但习惯了群众也会接受的。

    落笔前要胸有成竹,这是常理,但也易落入陈套,不妨用随机应变的手法,往往有出乎意外之效。这是在经营上前途莫测中,以步步应变,步步为营异于党规的战略去求新。

    西画的色彩,有其长处,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运用。使明暗,层次和质感等方面,以及整体色彩效果上有出新之感。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有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施墨方法,实际上就是变色的先例,现可扩大用色范围,采用西画不构一色的变化,视作品艺术效果需要,灵活变色,以丰富创作色彩上的使用。可以统一的色调或加以环境色来加强画面效果,或以重彩,或以淡色不拘一格来敷色。

    施色中用冲、喷、刷、洒等多种手法,以显示笔墨无法达到地一种肌理效果,用之于创新未尝不可,但也不必人人效仿,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要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否则千人一面,不利于艺术创作的。

    简练变形,实际上就是艺术上的浓缩夸张,中国画早在文人画形成时,就已论及这一观念,如宋时苏东坡就说观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提倡作画重在精神,要缘物寄情形与神会。表现事物,切忌一味模拟,简练变形的目的,就是依形写神突出重点,使笔下的花、鸟、鱼、虫、上通过上述手段,产生一种形式美,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掌握好这一分寸。

    不要一提起笔墨,就认为不值一提的老古董,与现时格格不入了,而反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人,无非自己掌握不了笔墨而反对,另一是对中国画无知而反对,而没有认识到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石,也是赖此区别其他画种的特有形式,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的,不是凝固不化僵死的东西。历代的绘画,不要看时代和作者题跋,笔墨气息中就可确定其年代。故我们在创新中,不但要加强笔墨效果,使两者在交融中产生韵味,而且要赋于新意,不能在创新进减弱笔墨情趣,要使她回味无穷。

    在进行表现形式的探求时,不能忘记题材的出新,往往新形式是随着新题材而产生的。一个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调动和创造各种表现手法烘托环境和刻划形象,以便突出主题。如以题材去套形式,新从何来?当然这不是在鼓吹内容决定形式仅是说明在开拓题材和挖掘主题的同时,要加强形式上的探索,在这一关键上掌握得好,内容与形式创新上的统一就解决了。

    创新作品,应避免看图识字之弊,在直观下一览无遗,缺泛意境蕴藉,就会乏味。意境深遂,就会使人有尝鲜回味的感觉,这就是通过画面,后面还不文章可读,意蕴可赏,美味可品。有人以诗立意,对绘画的意境不无起到韵化作用,所以称为画是无形诗,有境生于象外味外之旨就是这个道理。

    我再一次提醒的是在绘画的创新上,不要一点一滴进行局部求新,这样的新是有限的,应该从题材、内容、形式和意境等方面,去全方位探求,作品才可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画家|书画|名家|润格|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