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志(石东)
余国城
郑向农专栏
王超然
韩世明
伍文胜
陈庄
马连祺
王凯
沈小皴
石鸿
张弓 金利
李宗玮专栏
任重
王士彬
宋静亮
初中海专栏
张凡峻
方宪军
田百顺
丁再献
高清磊
吕学海博士
刘文海
李平
缪伟国
袁大川
王祝之·王南
荣润
李荣生
伊和君
杨涛
孙兆成
顾奇峰
殷允功
邹贻让
李秉檀
冯占奎专栏
刘星
王孔华
朱德福
朱全增专栏
娄本忠
董二源
刘传训
张继涛
吴玉田专栏
樊明朝
妙莲
武勇
赵大郡
唐志珍
龙则霏
高远龙
了尘
徐曙光
梁军
伯鸿
秦元增
苏继彬
徐立业
王思懿
唐迎春
李念东
王义平
雁廷
程国治
高亢
关耀久
刘祜
魏茂露
杨波
曹玉梅
张亚
宋霞
王志刚
吕洪生
张勇
石巍
白军正
张成泽
陈国祥
周末
牛庆谋
高岱专栏
李珂钧专栏
刘兆鸿
张学刚
刘光达
李炳武
赵清国
白晓
王传友
孔宪华
刘亚东
周强
党晓冬
徐玉华专栏
程乐静
刘扬
栾艳华
徐磊
孙文松专栏
刘化雨专栏
于洋
刘志红
徐世立
崔士英
刘玉璞专栏
曾昭明专栏
夏广怡
寿一峰专栏
王平
宋庆国
晋葆良专栏
房军
赵德勋
王建明
朱春湖
陶古专栏
郭执铨专栏
张乐毅专栏
李稼夫专栏
黄彬
高月塘
薛伟东专栏
刘岩
孙敬会专栏
李光新
张兴华
张伟宁
吴越
王胜华专栏
郭英培专栏
杜仲增
徐康专栏
张克华专栏
赵圣燕
张仲亭专栏
王立志专栏
胡伟东
魏杰
李伟
李丽
张旭
刘春宏专栏
张跃进专栏
陈乃斌
王玉殿
陈惠东
曹立华
王旭东专栏
朱学达专栏
杨枫专栏
程风子专栏
董广鲲专栏
孙墨龙专栏
尹延新专栏
李崇庆
陈凤玉专栏
张洪源
李广平
韩学中
南海岩
卢禹舜
赵佑铭(执白)
郑培靖专栏
荀士
倪惠明
杨晓阳专栏
何加林专栏
张望专栏
李翔专栏
袁武专栏
徐永生专栏
宋丰光专栏
曾先国专栏
赵卫专栏
何家英专栏
马海方
王小晖
岳海波专栏
梁文博专栏
史国良专栏
孔维克专栏
梁占岩专栏
路永仁专栏
白云乡专栏
老圃专栏
周逢俊专栏
张志民专栏
王伟专栏
田黎明专栏
范扬专栏
满维起专栏
苗再新专栏
王阔海专栏
冯远专栏
王明明专栏
唐用力专栏
陈全胜专栏
孙庆春
徐鲁白专栏
王雪峰
赵建成专栏
王镛专栏
刘二刚专栏
潘公凯专栏
张复兴专栏
龙瑞专栏
何水法专栏
霍春阳专栏
孙其峰专栏
刘大为专栏
蔡超专栏
卓鹤君专栏
吴泽浩专栏
项维仁专栏
石倩专栏
范奉存
杨力舟专栏
张宏宾专栏
郭志光专栏
贾又福专栏
程大利专栏
王有政专栏
萧维永专栏
杜滋龄专栏
吴山明专栏
刘国辉专栏
郭怡宗专栏
石齐专栏
丁宁原专栏
范曾专栏
蓝立克专栏
贾平西专栏
于志学专栏
曾宓专栏
刘文西专栏
喻继高专栏
方增先专栏
杨之光专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法资讯

帖学书派与碑学书派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16-4-23 22:06:47    点击率:1877次
《淳化阁帖》共十卷.卷一为历代帝王法帖,收汉章帝,两晋南朝诸帝,唐太宗、高宗,以及晋文孝王司马道子,陈长沙王陈叔慎、永阳王陈伯智等十九人五十帖;卷二至卷四为历代名臣法帖,收汉张芝至唐薄绍之、柳公权等六十七人一百十三帖,卷五为诸家古法帖,收苍领至唐怀素等十三人二十三帖(包括所传古法帖).卷六至卷八收王筱之法帖一百六十种。卷九卷十收王献之法帖七十三种。在此基础上转相传幕翻刻,或重加编次予以损益者,不可胜数。另外诸如宋《群玉堂帖》,明《停云馆帖》,清《三希堂帖》等亦皆为历代名家汇帖。刻帖中以历代汇帖数量最多。宋《凤墅帖》收宋代帝王卿相文人书家书,明《国朝书帖》收明代名人札翰,此皆断代汇帖。宋《慈恩雁塔唐贤题名帖》收唐神龙至会昌间将相进士题名等.明《金陵名贤帖》收明代金陵各家书.清《人帖》收宋范仲淹、文天祥,明方孝孺、王守仁、东林诸贤、黄道周、倪元璐、史可法,清陆陇其等忠臣烈士书,此皆以地点、人品所集之汇帖。宋《二王帖》收王羲之、献之父子书,明《来禽馆帖》收邢侗、邢慈静兄妹书,此皆收一家族之帖。宋《忠义堂帖》收颜真卿书,元《松雪斋帖》收赵孟顺书,明《赐闲堂帖》收申时行书,这是收个人之帖。还有历代单刻帖,如魏钟繇《宣示表》、晋王羲之《兰亭序》、庸孙过庭《书谱》等,以《兰亭序》刻帖最多,江南书香之家几乎家置一石,以供子弟临写。清末苏州吴云曾广搜((兰亭序})刻帖,额其室日“二百兰亭斋”。大凡刻帖不外乎以上几类。刻帖之动机是攀刻名人书家书迹于木石,用以保存、传拓,化一身为千万,可作观赏、临习。可供临习者一般是刻帖中之书家的书迹.是名人而非书家的书迹借助刻帖予以流传,并可作观赏,然而几乎不具临习的功用(名人兼书家者除外),故可以将帖学书派取法的对象定为是名家书法
    刻石、碑喝、摩崖、墓志、石经、造像记之属,其所立或为纪功述德,垂之久远。或为标识家墓,以示来昆;或为正定文字,启明后学。或为发愿祈祷,修福镶灾等等,初无流传书法之惫图,故唐代以前碑版体例.不列书者名字。偶有书写者留名,如东汉《华山庙碑》之郭香察,《西狭颂》之仇靖,《甫R阁颂》之仇纬,《樊敏碑》之刘武良(或释为刘盛息澡).梁《萧澹碑》之贝义渊。北魏《始平公造像记》之朱义章,《孙秋生造像记》之萧显庆。隋《启法寺碑》之丁道护等,寥寥可数,书者皆不见于史乘。来源 书法 屋:www.shufawu.com。而传为钟繇、梁鹄、寇谦之、陶弘景等所书之碑刻,皆无确凿证据,即便云峰山刻石数十种指为郑道昭所书,而《魏书》卷五十六《郑羲传附道昭》有“道昭好为诗赋,凡数十篇”,然竟无一语言及书法。今能见到的唯有北周《华岳庙碑》明列万纽于瑾撰,赵文渊书。文渊善书,《周书》、《北史》皆有记载。唐初碑志列书者之名渐多,至开元、天宝以后.凡碑志必有撰书者名,作碑志倩大手笔书撰,亦借以珍重也。从帖学者多以唐碑楷书人手,尤以欧、虞、褚、薛、颜、柳等家书碑更受注重,故从帖学者学唐碑,亦是取径于名家书法.而从碑学者则是排斥唐碑的。包世臣《艺舟双揖》中提出用笔有“中实”、“中怯”之说,认为“中实之妙,武德(唐高祖年号)以后,遂难言之”。康有为《广艺舟双揖》有《卑唐》一篇。其中云:“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颜、柳迭奏,撕灭尽矣!”“若从唐人人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可谓低毁备至。故从碑学者言必汉魏,以后更从汉魏碑刻延展至钟鼎、甲骨、砖瓦、简牍等。所以碑学书派的取法对象并不全是碑版,而碑版也并不都为碑派所取法。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有许多人将碑学书派取法的对象概称之为古代的民间书法,其实是不确切的。写刻甲骨文的占人和书写国家重器上册命铭文的臣属,都是商周时代掌握文化的最高知识分子。而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朝廷宗庙丰碑巨刻,王公贵族大臣名士的碑志也往往是由大手笔撰写的(东晋墓志除外,拙文《论东晋墓志兼及“兰亭论辨”》有详细论述)。《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记东汉名士郭太卒,“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琢郡卢植日:‘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碑或由蔡邕所书,或为郭太“同志’者所书。《晋书》卷五十六《孙绰传》:“绰字兴公,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都、庚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南朝以墓志代替碑铭,王公百僚墓志,往往由皇帝、太子及大臣撰制。如宋孝武帝为建平王刘宏,齐武帝救王融为豫章王萧薿,梁尚书右仆射徐勉为豫章内史伏呕,梁皇太子为戎昭将军刘显,梁简文帝为萧子云子特,陈太子为兼东宫管记陆淡、御史中承褚价,陈后主为右卫将军司马申,陈尚书令江总为侍中列肠撰写墓志铭事,均可见于《宋书》、《梁书》、《陈书》、《南史》诸正史。传世宋拓本梁《永阳王萧敷墓志》、《永阳王妃王氏墓志》均由尚书右仆射、太子詹事徐勉奉救撰,出土的梁《桂阳王妃王慕韶墓志》由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王谏造。这些碑志的书写者必定也是有地位或书法高手,方能与之相称。北周碑榜,多为赵文渊、冀儁所书。梁朝书家王褒人北周后,上流社会人士翕然全学王褒之书,王褒虽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A之间,辛苦笔砚之役”。信史实物具在,可知唐代以前碑版并非皆民间书法。然而列有书家之名者仅极个别,故在碑学书派人的心目中只有某碑某器物,而非如帖学书派的人只有某书家、某书家之体,古代书家的权威意识对碑学书派的人来说是极其薄弱的,所以碑学书派的取法对象可以认为是非名家书法,这与帖学书派的取法对象是名家书法相对立的,这是两派的本质区别。

画家|书画|名家|润格|号外